據央視新聞報道,溫州警方近日破獲了一起非法獲取計算機系統數據案件。不法分子利用醫生午休時間,進入診室通過技術手段竊取醫院的“統方”數據,并從中牟利近百萬元。
隨著數據資產價值的提升,各個組織對于數據資產的安全防護也從合規驅動轉變為價值驅動,但是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往往數據安全防護工作目標很明確,卻缺乏體系化、標準化的方法和工具讓數據防護工作有的放矢。為解決這一問題,安華金和在2016年就提出了數據安全治理理念,這一理念圍繞“讓數據使用更安全”的愿景,覆蓋了安全防護、敏感信息管理、合規三大目標。
調查顯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80%的核心信息是以結構化形式存儲在數據庫中的,一旦發生泄露勢必導致嚴重后果及重大損失。因此,通過數據庫加密技術,防范外部黑客非法入侵、內部高權限用戶或合法用戶違規訪問、竊取數據,避免敏感信息以明文形式外泄,已成為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信息化建設、安全有效使用數據的前提和基礎。
通常普通企業單位并沒有非常多的數據資產和業務系統,因此運維人員對數據資產情況較為清晰,梳理工作也不太繁瑣,通過階段性的數據資產登記就可以梳理清楚,相對容易管理;
2015年馬云提出,“未來世界,將不再由石油驅動,而是數據驅動”。時至今日數據價值進一步凸顯,在推動科技、社會進步的同時,數據黑產也在蓬勃發展,數據泄露事件頻發,另一層面上國家及各行各業不斷出臺數據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在這一過程中企事業單位也越來越重視核心數據資產的安全防護,但無論是基于網絡安全的邊界防護體系,還是基于事后追查為主的數據庫審計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現今的數據安全防護需求。
靜態數據脫敏技術因實施部署相對簡單的特點,在數據測試、分析等場景中,逐漸普及應用。可靜態數據脫敏看似簡單,需求卻不一而足。對金融行業而言,數據庫儲存著大量與“錢和錢的主人”有關的敏感數據,一旦發生泄露或被篡改、損壞,勢必導致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信譽損害。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飛速普及應用,數據集中存儲已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應用采用連接數據中心或者數據共享層的方式來開展業務,這使得采用“先脫敏-后分發”方式的靜態數據脫敏產品往往無法滿足用戶“兼顧實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動態數據脫敏應運而生。
當今時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持續高速發展,信息系統日益廣泛。數據庫,作為企業存儲重要、敏感信息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業務系統,已逐漸成為企業最具戰略性的重要資產,其自身的安全穩定運行不僅影響著企業各業務系統能否正常使用,更事關用戶隱私、社會穩定乃至國家安全。正因如此,安華金和?提醒廣大企業級客戶——及時、有效開展數據資產梳理工作,對信息安全建設至關重要。
由于市場需求廣泛,數據庫審計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其中難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雖然暫時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卻也讓用戶難判優劣。在安華金和看來,提高用戶的產品體驗才是決勝市場的關鍵因素,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對數據庫審計策略進行合理配置。
信息化建設與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太多變化...其中一定要說的,就是大數據成為了關系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企業發展、個人生活等多方面、具備核心價值的新資產;相對應地,大數據黑灰產也在“同步擴張”,令大數據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如今,實現對大數據的安全使用,已成為大數據安全治理的核心主題,也是國家、社會、企業乃至個人在新時代、新環境下健康成長、穩定發展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