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中,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數據應用,并強調數據應當成為經營管理尤其是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適應大數據時代需要,強化數據安全意識,依法合規采集數據,防止過度采集、濫用數據,依法保護客戶隱私。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內核的操作系統,但是,運行在 Android 設備上的內核其實與 Google 選擇的 LTS 版本 Linux 內核有很大不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我們介紹了現代數據庫審計產品的7種核心功能(現代數據庫審計應具備的七項功能)。這一篇我們將對數據庫審計產品的一些擴展功能進行討論,這些擴展功能雖然不屬于數據庫審計產品的核心功能,但對于數據庫產品的易用性與產品價值能夠起到很高的提升作用,所以筆者認為這些功能對于數據庫審計產品來說是非必要但重要的功能。下面讓我們以安華金和數據庫安全審計產品為例,來看一些數據庫審計產品的擴展功能。
2019年11月18日召開的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互聯網金融標準研究院院長朱勇透露,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在預備研究實施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自律公約。
隨著數據資產向數據能源的轉變,數據資產的價值越來越高,這些價值作為生產動力在不斷推動組織、社會向前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了黑產的目標,極大的促進了數據竊取及濫用行為的發生.
2009年,那時的中國還沒有數據安全,只有網絡安全;也正是在那一年,安華金和成立了,從堪比荒漠般的中國數據安全領域破土而出。今天,數據安全已形成一個獨立的行業,在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都得到了高度重視和投入。如果說是有什么改變了數據安全的地位,那就是數據本身的價值。
數據庫審計作為目前用戶接受度最高,使用最為廣泛的數據安全產品,如果只是單純的具有日志記錄和審計功能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其功能必須得到進一步的擴展:
醫者,講求對癥下藥。然而近年來,醫療行業卻面臨著愈演愈烈的數據安全問題,究其原因,是各行業對醫療數據價值認知的不斷提升。當前,市面上的數據庫審計產品種類繁多,其中不乏經網絡審計“換皮”的產物,醫療機構如何為自己做出選擇?本文從“針對性”的角度出發,談談醫療數據安全審計的“對癥下藥”。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資產價值不斷攀升,推動了數據黑產的進一步繁榮。根據Risk Based Security公布的數據,2019年的前六個月,數據泄露事件的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面對越來越多的數據泄露事件,國際以及國內也在加快制定數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2018年歐盟推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我國今年5月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2.0正式發布,同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
在數據安全治理過程中,首先通過數據資產梳理確定敏感數據的存儲位置和使用情況,從而制定有效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規范;繼而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實現數據使用的行為管控;最后通過稽核對數據安全規劃、管控措施、運行狀況進行全過程的監控,保障數據安全治理中制定的安全制度、標準被有效的執行,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行滾動式修訂,以便持續夯實自身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