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曾說:“存在即合理。”在安華金和看來,這句話放到數據安全領域同樣適用。
大數據就像一座漂浮的冰山,海面下所蘊含的巨大價值正被不斷挖掘而出;然而,自身集中化的存儲與管理模式,卻使其成為黑客網絡攻擊的絕佳目標。
面對大數據審計,如果一味沿用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審計則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在一系列針對大數據審計的項目落地過程中,安華金和總結發現……
如果說數據庫安全審計已成為數據庫安全領域應用十分廣泛,用戶接受度很高的產品,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目前,市場上的數據庫審計產品多以旁路鏡像部署方式為主,但也有廠商采用植入式部署的方式,雖然兩者都可以對數據庫訪問行為進行審計,但在審計效果和用戶體驗上卻存在顯著差異。安華金和建議廣大用戶:在產品選型時,應更加關注產品的核心技術路線,選擇更適合的產品。
在進行大數據安全治理前,需要先摸清自身數據資產的基本情況,明確要解決的安全痛點,才能高效、且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及相關工作。
“互聯網+監督”平臺數據庫服務器部署在省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上兩個不同的區域,政務外網區填報人員訪問填報應用系統進行互聯網+監督的數據填報錄入,數據錄入到生產庫之后,通過中轉機的抽取,定期同步至互聯網區的數據庫服務器,以實現對互聯網公眾用戶的政務數據公開。
放眼數據庫安全市場,數據庫審計可以說是用戶接受度最高的首選產品。可如果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用戶并沒有通過應用數據庫審計產品實現對于安全風險的有效監控,不過是為了應付檢查或滿足合規要求擺擺樣子,事實上淪為“僵尸”系統。
《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明確了相關行業個人信息的使用、共享的合規要求,同時也提出如若個人信息泄露則會明確到責任部門與人員,所以數據在使用、共享時的安全無論針對部門還是個人都迫在眉睫。
近年來,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普及應用,導致數據量呈指數增長。如今,大數據的價值正被不斷挖掘、利用,在互聯網、金融、電信、交通、醫療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發揮著廣泛而巨大的作用——服務人民日常生活、助力企業經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伴隨互聯網、大數據的高速發展,全球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數據庫安全問題現已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用戶關注的焦點。當前市面單是數據庫審計產品就多達幾十種,可大致分為四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