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深入,醫院逐步向信息化發展,為提高醫療效率,醫院逐步使用電子病歷系統(EMR)。然而,從法律層面、保障制度層面、安全機制層面我國電子病歷面臨諸多安全風險,如電子病歷系統在實體的身份強驗證、數據存儲、數據的傳輸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隱患。
近期有很多用戶向我們咨詢,由于有等分保要求,需要做數據安全建設,所以以合規性為契機想要把數據安全建設抓起來,把整體的方案做出來并加以實施,而不是僅限于合規。,可是不了解自己的數據資產到底有多少,也不知道敏感數據分布在哪些地方,更不清楚敏感數據使用情況……安全建設從何談起?
數據安全風險挑戰,對于數據安全,全球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總結提出了三大挑戰:1、當前,在全球數字化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時期,業務發展依賴于數據資產帶來的金融機會,但同時缺乏對數據相關金融風險和負債規模和范圍進行評估的意識或能力。2、無論是存儲在本地還是在公共云,數據使用的速度,數量,種類和價值都在不斷增長,導致數字化業務投資決策的復雜性和風險急劇增加。3、在風險敞口增加的時候,由于缺乏針對數據投資和安全性的整合業務策略將減少數據變現和價值創造的機會。
提及公民信息無人不知,就是公民的個人信息,提及公民信息泄露同樣無人不知,在當今社會誰還沒接到幾個騷然電話!通過警方今年查獲的大量案件顯示,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非法收集、轉賣,早已影響了社會秩序,也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
Oracle 12c及Oracle 18c組件jssu程序存在漏洞,易受符號鏈接攻擊影響,攻擊者可利用此漏洞獲得服務器root權限,此漏洞由安華金和公司安全實驗室發現,CVE編號為CVE-2019-2444。本文將詳細說明漏洞涉及的技術細節,并介紹與此漏洞相關的攻擊手段。
數據泄漏事件,層出不窮。從印度的國家身份識別數據庫數據泄露到挪威衛生局信息系統數據泄露,圓通、順豐、華住集團、萬豪喜達屋以及剛剛被披露的豐田數據泄露。這些政府部門及大型商業組織都擁有相對健全的網絡安全防護手段,但數據泄露事件仍然時有發生,究其根本,除了數據安全保護難度大外,在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有數據安全管理不得當的影子。
目前,國際及國內市場上的脫敏系統產品主要面向政府、機關及企業客戶,提供對生產環境中數據庫數據的脫敏處理,保護數據在研發、測試及數據分析過程的隱私數據保護。通過部署數據脫敏系統,對脫離生產環境的敏感數據進行變形或屏蔽等不同的脫敏操作,并使脫敏后的數據信息保留其原始數據格式和數據屬性的關聯性,以確保業務數據在數據分析、開發和測試過程中正常的運行,同時提高測試類、分析類數據使用的安全性。
“xxx拖庫”、“xxxx數據泄露”等等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表明,要想根本上解決這種越過網絡防護,繞開權控體系,直接復制文件塊并異地還原解析的“內鬼”式攻擊方式,必須采用存儲層的加密技術,確保敏感信息一旦落盤,必須密文存儲。隨著數據庫加密技術在國內市場的興起,更多數據安全企業的涌入,市面上出現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庫加密技術。
政務云大數據安全建設的技術支撐是保障整體方案建設得以實現落地的根本,總體框架是對數據使用場景進行分析,將數據以及權限進行細粒度梳理,結合制度規范,采用相應技術手段進行管控,通過對審計日志分析,不斷完善策略和制度。
政務云大數據平臺的打造,以數據為核心,以信息化提升數據化管理與服務能力,及時準確掌握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做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牢牢把握社會經濟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