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蘋果不再是單靠顏值吸引眾家眼球,一場與FBI的官司,把蘋果公司推到了風口浪尖。發布會“早泄”后,美國司法部突然宣布,取消原定于當地時間22日召開的聽證會, 即便沒有蘋果的協助,FBI也找到了解鎖的新方法。看來,“激情戲”還在后面。在號稱人權的國度里,看看ZF是如何發大招的?
米國人的套路招數,舉起法律大旗,FBI以國家安全利益為由,將蘋果告上法庭。蘋果堅持不會為iOS設備留有后門,確保用戶數據絕對安全。司法部甚至奧巴馬的介入,讓一場原本僅是一家科技公司與情報部門之間的爭端發酵升級,整個科技界站在了一隊,甚至牽動了廣大民眾,而另一頭,美國政府以法律的權威審視并震懾蘋果,或者大膽一點說,蘋果公司只是一個出頭鳥,美國政府更像是對整個科技界喊話,“誰才是真正捍衛公民的安全的主導”。
僅從當前輿論形勢看,言論似乎一邊倒偏向蘋果公司,但輿論的風向向來如此。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看門道的冷眼靜觀態勢變化,其中的思考讓腦洞活躍無比。蘋果公司CEO庫克21日蘋果春季發布會現場對此事強調說“對于保護用戶的隱私,蘋果從來不會退縮。”但這本就是一場不對等的爭論,蘋果意在保護用戶,而FBI的高度是要為全人類負責。FBI稱請出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破解手段,以此實現攻破蘋果“后門”,并且需要時間來測試可行性,聽證會延至4月5日進行。
理想是高尚的,兌現理想的做法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第三方機構的出現,表面上看是將了蘋果一軍,小編認為,FBI以暴制暴的方式,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失掉一局。如果蘋果IOS系統堅守住以色列公司的暴力破解,那么蘋果系統安全得到了檢驗,而如果系統被攻破,蘋果未必悲觀喪失掉用戶與市場。
事實上,威脅不僅來自第三方機構。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要成員正在運作一項法律草案,該法案可授權聯邦法院強制高科技公司解鎖相關加密數據。一旦法案通過,未來發生類似事件,科技公司將處于更加被動的狀態。絕殺技使出來了,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個蘋果公司強出頭,千千萬萬個“蘋果公司”防起來。
此處大腦略過地球這一端的中國風,遙想太平洋彼岸,這真是活生生的一場關于國家安全、人權、商業信譽之間的錯綜復雜的愛情,留給P民們深深的思考:
1、政府站在公民利益的制高點,是否可以突破商業信譽的堡壘?
2、以市場與用戶為生的商業帝國,是否屈服于國家壓力,釋放用戶個人隱私?
3、用戶的話語權在國家與商業之間將得到怎樣的釋放,自己的隱私,自己真的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