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已于2020年2月13日發布施行《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對個人金融信息的內容、類別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并將個人金融信息的生命周期劃分為收集、傳輸、使用、存儲、刪除、銷毀六大過程,金融行業機構應圍繞上述環節切實開展安全產品部署、安全技術應用、安全管理升級等數據安全建設工作。
除上述《指南》、《規范》外,《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信息安全技術 大數據安全管理指南》、《信息安全技術 數據庫管理系統安全技術要求》等一些列法律法規,亦對金融行業數據分類分級保護相關工作做出要求;與此同時,以銀行為代表的眾多金融行業機構還面臨著人員、技術、管理等諸多內部困擾。以上情況和問題,使得包括數據資產梳理、數據分類分級、敏感數據保護等在內的數據安全建設需求持續增長!面對外部的“監管加碼”和內部的“難點痛點”,金融行業機構該如何做好金融數據的分類分級,為數據安全治理工作開個好頭呢?
1、數據資產梳理服務
2、數據分類分級服務
3、服務價值客戶收益
· 夯實數據安全治理工作基礎
綜上所述,“數據分類分級”是搭建金融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的前提和基礎,其價值作用不容輕視!通過金融數據分類分級咨詢服務,金融行業機構將進一步提升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要求的認知與理解;全面掌握自身數據資產的分布與使用情況;制定清晰的數據分類分級標準和不同敏感級別數據的外發共享管控規范等,為數據安全治理工作的開展明確方向、夯實基礎,讓數據使用自由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