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分國產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口碑與熱度齊飛,也讓1200多年前繁華、先進的長安城為網友們津津樂道。
劇中最為亮眼的大案牘術、望樓傳令、布防沙盤等“黑科技”都出自“長安中央情報局”——靖安司。這個由作者虛構出來的神秘部門不僅技術先進、效率非凡,為便于查案更于司內存儲著大唐的各類案牘資料,其信息記載之詳實、更新頻率之快速令人瞠目結舌,活脫脫一座唐朝“大數據庫”。
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這座看似守衛森嚴、銅墻鐵壁般存在的靖安司,卻不斷遭遇各種意外狀況,甚至還被大反派攻陷焚毀。這座“數據庫”的安全防護出了什么問題,又因何破綻百出?下面讓我們從一邊看故事,一邊看答案:
一、領導盲目自信
故事開頭,剛被從死囚牢帶出的“安全管理員”張小敬就曾一語道破靖安司這座“數據庫”面臨的重大安全隱患——司內所存案牘資料、沙盤模型等皆為“關鍵敏感信息”,一旦損毀或落入敵手,勢必危及長安百姓乃至大唐國運!
然而司丞李必卻不以為然,只道司內吏員絕對可靠,且有旅賁軍看家護院,可保所存“機要事物”安全無虞。但殘酷的現實很快就給年輕氣盛、自以為事事皆在掌控的李司丞上了一課——安全,沒那么簡單!負責人盲目樂觀,后患無窮...
二、高權限訪問無監管
李司丞對吏員的自信,隨著靖安司主事徐斌假借“大案牘術”蒙騙自己救出張小敬而動搖,加之其后關鍵案牘被人撕去一頁,掌管“檔案房”鑰匙的徐斌嫌疑自然最大。李司丞突然警醒:靖安司內像徐斌一般擁有較高權限的“數據庫管理員”不在少數,他們對案牘資料會做什么、做過什么、什么時候做的,自己并不知道,又談何盡在掌握?找這些吏員來是為了管理并利用數據查案,可卻沒有人在管理他們...
三、內鬼竊改號令
李司丞對靖安吏們可能越權操作的焦慮尚未消除,司內又挖出暗樁——通傳陸三。原來先前多次查案不利皆因此“內鬼”泄密,為敵人通風報信所致。不止如此,陸三還利用自己傳令兵的身份“掉包”本應上報的重要信息,試圖隱瞞長安共有300桶伏火雷的事實真相!要不是徐斌冒死揭發,眾人還真會以為威脅已經解除,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四、守衛力量缺失
如果說越權的徐斌和“內鬼”陸三給靖安司帶來的只是麻煩,那大反派龍波的到來絕對是毀滅性的。此時此刻,正在滿城玩命的張小敬不知道會作何感想,因為他一開始的預言成真了——龍波冒險夜襲靖安司,結果發現這座“數據庫”竟然不堪一擊...
靖安司下轄旅賁軍集體溜號
趕來幫忙的龍武軍未能久留
替補上場的右驍衛臨陣撤兵
...
素來冷靜的小李必都氣急了
在“黑客”龍波面前,沒有守軍的靖安司就是一座“裸奔的數據庫”!既不需要出入門籍(賬號密碼),也不需要檔案房鑰匙(訪問權限),靖安司所有案牘資料觸手可得,全長安布防沙盤盡收眼底,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
當然是,拿走不謝(拖庫)~
順便把不需要的付之一炬(刪庫)啦!
歷經劫難,小李必痛過才真正懂得——靖安司并不是盡在掌握,只怪自己沒有做好防護工作。以史為鑒,對如今企業的管理者而言,類似李司丞和靖安司的“數據安全難題”依然存在!前車之鑒,后事之師~通過數據安全治理,大可以避免靖安司覆轍:
一、數據庫運維管理系統:管理靖安吏,安全有效率
構建數據庫運維人員的審批流程,并進行細粒度管控。智能分析運維人員操作請求,判斷請求合理性及安全性,并通過人性化的圖形界面,將復雜的運維審批流程簡單化,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之上,提高工作效率。
二、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內鬼再出沒,立即被識破
具備全面的數據庫訪問審計能力,采集流量全面、日志記錄完整。對數據外泄、SQL注入、數據庫漏洞攻擊、密碼攻擊、頻次攻擊等數據庫異常或違規行為及時告警,并追蹤、定位責任人。
三、數據庫防火墻系統:守衛更可靠,龍波你別鬧
提供全面的數據庫攻擊行為檢測和防御技術,阻止外部黑客攻擊。通過虛擬補丁技術捕獲和阻斷漏洞攻擊行為;通過限制系統表和敏感對象的訪問權限、SQL更新和刪除操作的影響行、No Where語句更新和刪除操作以及drop、truncate等高危操作,避免大規模數據損失。
四、數據庫加密系統:靖安司暗號,外人不知道
通過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不法分子即便拿到了數據文件,也“看不懂”;同時,通過獨立、增強的權限控制,執行DBA、安全管理員和審計管理員三權分立機制,確保任何用戶在沒有獲得密文訪問權限時都無法訪問敏感數據。
靖安司
保長安十二時辰百姓安全無虞
保企業24小時數據安全合規
昔日大唐
靠得是“張小敬們”舍生忘死
今日盛世
靠得是“讓數據使用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