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治理(簡稱:DSG)是以“讓數據使用更安全”為目的的安全體系構建的方法論,核心內容包括:
(1)滿足數據安全保護(Protection)、合規性(Compliance)、敏感數據管理(Sensitive)三個需求目標;
(2)核心理念包括:分級分類(Classfiying)、角色授權(Privilege)、場景化安全(Scene);
(3)數據安全治理的建設步驟包括:組織構建、資產梳理、策略制定、過程控制、行為稽核和持續改善;
(4)核心實現框架為數據安全人員組織(Person)、數據安全使用的策略和流程(Policy & Process)、數據安全技術支撐(Technology)三大部分。
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簡稱:DSMM)是另一個數據安全建設中的系統化框架,是圍繞數據的生命周期、結合大數據業務的需求以及監管法規的要求,持續不斷的提升組織整體的數據安全能力,以數據為核心的安全框架。
DSMM核心框架圖
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維度:
1) 數據生命周期安全:圍繞數據生命周期,提煉出大數據環境下,以數據為中心,針對數據生命周期各階段建立的相關數據安全過程域體系。
2) 安全能力維度:明確組織機構在各數據安全領域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維度,明確為制度流程、人員能力、組織建設和技術工具四個關鍵能力的維度。
3) 能力成熟度等級:基于統一的分級標準,細化組織機構在各數據安全過程域的5個級別的能力成熟度分級要求。
DSMM模型與DSG理論之間既有相同,又有區別;兩個安全體系都強調以數據為中心建立系統化的數據安全體系,在數據安全的建設上,都不是強調唯技術論,都強調組織建設、制度流程和技術工具的綜合作用。
1) DSG是以數據的分級分類為核心,進行安全策略的設定;DSMM是以數據的生命周期為核心,尋求安全策略的覆蓋;
2) DSG體系化建議了數據使用或服務的人員的角色,根據角色對數據使用的主要場景,提供建議的安全措施,以及所要使用的安全工具;而DSMM更多的是提供一種評估方法,看數據使用的過程中,企業是否定義了明確的控制措施,并無具體化的方法推薦;
3) DSG并不那么強調數據的生命周期,DSG反對在數據的生命周期中不區分化的安全措施,DSG強調針對數據使用場景,滿足數據使用需求后的針對性安全措施;比如在開發測試環境,需要采用脫敏的技術獲得高仿真數據,在這種場景下不強調審計、管控和加密等措施;
4) 在DSG體系中,將安全體系的構建,明確歸納為安全政策的制定,技術支撐平臺的建設,安全政策執行有效性的監督,安全政策的改善這一持續循環過程;而DSMM對安全成熟度進行了等級化分級,將持續改善定義為了最高級別;在DSG的理念中,無論在完成了多少的安全建設,持續改善都是一個標準動作。
5) 從本質上講,DSG更像一種方法論,幫助企業如何迅速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數據安全體系;而DSMM更像一種評估方法,像一個考試,讓企業或監管機構來評價企業當前的安全建設狀態。